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168手机最快开奖现场结果 > 探索发现 > 中非共谱“一带一路”合作新篇章
中非共谱“一带一路”合作新篇章
发表日期:2020-04-19 23:10|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
本文摘要: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不可预测性上升,世界的脆弱性越来越强,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发性挑战增多、破坏力更强、应对难度更大。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再次凸显了这一趋势。 国际金融机构、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各大银行纷纷预测,大规模的经济金融危机不可避免(或已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不可预测性上升,世界的脆弱性越来越强,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发性挑战增多、破坏力更强、应对难度更大。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再次凸显了这一趋势。

   国际金融机构、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各大银行纷纷预测,大规模的经济金融危机不可避免(或已现端倪)。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表达了对世界经济前景的高度关切,峰会公报显示,二十国集团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提振计划,以应对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

   占全球GDP总量30%的美国、欧盟、日本已现衰退迹象。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各国失业率攀升,居民收入下降。 过去两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助的人数就超过600万。 事实证明,即便最富裕的国家面对病毒前也会束手无策,因为病毒不分国籍,疫情没有种族。 疫情过后世界将变成另一个世界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俨然成为对各国治理体系的一场大考,不仅考验各国紧急动员民众控制自家火情的能力,更考验各国与其他国家分享防火灭火经验的担当。 中国不仅迅速有效地控制了国内突发的疫情,而且积极向亟需帮助的国家伸出援手。

   俄罗斯严阵以待、积极布防,果断地向受疫情威胁的国家提供帮助。 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本着良好意愿,在应对新冠疫情威胁中展现出高度开放和广泛合作的精神。

   负责任大国和国际组织的无私行为符合全人类的利益,因为他们深知,只有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才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27日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电话时指出,中俄两国立场高度一致,向世界发出积极有力信号,推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取得圆满成功。

   新冠疫情落幕后,世界将变成另一个世界。

   反思错失国际合作最佳时机的同时,共同应对全球性威胁的呼声将重新响起。 绝不能简单地将原有的分界线重新粉刷一遍了事,也不能让旧的隔阂妨碍新一轮合作进程,抑制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损害世界安全稳定。

   在今天这个全球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时代,加强合作是应对大规模挑战威胁的唯一途径。 贫穷依然是人类面对的严峻挑战。 新冠疫情当下,各国都在调集资源保障民生,贫困国家的命运更加令人担忧。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宣布启动20亿美元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用于在南美、非洲、中东和亚洲开展战疫工作。

   古特雷斯强调,帮助最为贫穷的国家加强防护不仅是富裕国家的道义责任,也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必要前提。

   古特雷斯向富裕国家发出呼吁: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如果不及时向最贫穷的国家伸出援手,他们(贫困国家政府)将无法保护本国人民(免遭病毒威胁)。 帮助贫困国家虽艰必行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分别有亿(当地人口的%)和亿(当地人口的%)极端贫困人口。

   全球食品短缺的人口近三分之二在亚洲(亿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亿人)。

   遗憾的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在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旨在消除极端贫困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显然已无法如期实现。

   尽管几个月前,非洲大陆的发展愿景还相当喜人。

   多个非洲国家呈现出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的签署有效地刺激了非洲发展,为经济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联合国专家预测,非洲自贸区将构建万亿美元的区域经济体和覆盖13亿非洲人口的消费市场。 联合国大会非洲第三个工业发展十年(2016-2025)、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等国际合作倡议均将扶贫减贫、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这些长远规划的落实,对此必须未雨绸缪。 现阶段就应从疫情应对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为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交流互鉴共谋发展应对新冠疫情需要互学互鉴,扶贫减贫也要互学互鉴。 世界各国高度评价中国防控新冠疫情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在积极抓好国内防控的同时,中国已向12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战疫援助。

   中国在扶贫方面也堪称世界表率,走过了长期不懈的贫困治理之路。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减少了亿,占全球贫困人口总数的70%。 中国是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1990-2015年,发展中国家近三分之二的脱贫人口来自中国。 中国愿意与发展中国家分享减贫经验,帮助其他国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众所周知,建设以项目为依托,涉及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矿山工业、信息通讯技术、工业园区建设、经济特区建设、旅游和城市建设等领域。 截至2020年1月底,中国已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其中包括37个亚洲国家和44个非洲国家。 尽管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据中国政府评估,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 中国经济在一段时间放缓之后已重新提速,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强引擎。 这样的发展预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能如期落实一带一路的所有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对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扶贫减贫工作意义重大。 帮助非洲贫困国家符合各方利益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大陆,亿非洲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这种人口结构特点需要超越式的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据非洲开发银行评估,非洲基础设施领域需要1000多亿美元的投资。 目前,中国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伙伴。 在同非洲国家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融资、国际援助等领域广泛合作,深度参与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与中国比肩。

   修建联结大型工业基地的公路铁路,兴修水利建造电站,建设工业贸易园区,帮助非洲创造就业岗位,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提升劳动力素质,中方的合作举措符合非洲国家的发展需求。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期间指出:中国已帮助非洲建设了1万多公里公路、6000多公里铁路以及大量图书馆、学校、医院等民生设施,遍布非洲各地,极大促进了当地发展。 中国在非基建项目每年为非洲创造500多亿美元收益。 中国坦诚地与非洲分享发展经验,积极推动非洲工业化进程。

   半数以上在非中资企业向非洲出口高技术产品和服务,三分之一中资企业进入当地高科技产品市场。 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在非中资企业89%的普通员工和44%的管理层为当地雇员。 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正在积极把握一带一路的宝贵机遇。 (待续)(作者是政治学博士、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2016-2018年)、太和智库高级学者)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
  • 娱乐资讯
  • 社会百态